您好!欢迎访问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新闻动态
媒体关注

搜狐:男子误食河豚中毒险丧命 拼死吃河豚千万使不得

2018-03-30

男子误食河豚中毒险丧命 拼死吃河豚千万使不得

2018-03-29 17:07中毒/医疗

关注我们

男子误食河豚 中毒险丧命

拼死吃河豚千万使不得

河豚鱼因其肉味鲜美令人垂涎,但河豚鱼毒素却可致命,被称为“危险美食”。近日,在三亚打工的广州籍黄先生就因误食河豚鱼导致中毒,不省人事,住进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ICU。

和朋友聚餐

吃了两口鱼后突然不省人事

3月9日,黄先生到朋友家共聚晚餐,朋友拿出家中珍馐美酒围桌“边炉”。谁知酒还没喝尽兴,黄先生就倒在饭桌上了。

“我现在只记得吃了两口鱼,就觉得嘴巴发麻,之后的事情就记不得了,再次醒来就在这个病房里。”据黄先生回忆,他并不知道吃了什么鱼,直到在ICU醒来后,医护人员给他相关鱼类图片辨认,才知食用的叫“河豚鱼”。

据省第三人民医院ICU主任林森介绍,黄先生在被送来省第三人民医院途中,已出现心脏呼吸骤停情况,急救车医生给予了心肺复苏,到医院急诊科后继续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一小时后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虽恢复窦性心律,但仍无自主呼吸,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病情极其危险,极有可能死亡。

ICU医护人员继续全力救护,数天后,黄先生逐渐由深昏迷到恢复自主呼吸,20天后患者痊愈出院。

三月河豚肥 误食易致命

今年1-3月,包括黄先生在内,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已经收治三例河豚鱼中毒患者病例。

1月11日,48岁陈某,因食用河豚鱼后出现口唇、肢体麻木,随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过一系列抢救后转入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ICU进行治疗,诊断为“急性河豚中毒”。经过该院的医护人员积极救治,半月后,陈某好转出院。

3月9日,67岁崔某。因进食河豚鱼后恶心、呕吐伴全身麻木后到医院消化科抢救,后因患者呼吸窘迫、烦躁不安,且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病情加重,转入医院ICU继续治疗,患者6天后痊愈出院。

医生和患者的合影

据悉,后面二位中毒的患者事先并不知道吃了什么鱼,在醒来后,医护人员给予相关鱼类图片,患者确认才知食用的叫“河豚鱼”。

好吃是真的,有毒也是真的。

应从合法渠道购买河豚鱼

一旦误食中毒需尽快就医

省第三人民医院ICU主任林森特别提醒,每年3至4月,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此时河豚鱼皮下脂肪含量高,肉质鲜美,也是河豚鱼毒性最强时节。

河豚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引起的,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毒非蛋白质物质之一,属于神经毒素的一种,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河豚毒素一般分布在河豚的卵巢、睾丸、肝脏、鱼皮及鱼子中,少数品种连肌肉中也含强毒。

也许有人会说,切除有毒部位,再经过高温加工,河豚毒素总该降低了吧?

实则不然。河豚毒素毒性稳定,炒、煮、盐腌和日晒等均无法将其破坏。曾经就有一个急性河豚中毒案例,食客所食用的河豚已经用121摄氏度的蒸气处理了2小时,仍出现中毒情况。

河豚中毒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一般在食后半小时至3小时发病,病死率高。中毒后口唇发麻,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开始可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消费者一旦食用河豚鱼中毒,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诊治。

如何预防食用河豚鱼中毒?

市食药监局建议,应从合法渠道采购和购买河豚鱼及其产品。河豚鱼应来源于经农业部备案并公布的河豚鱼源基地,且经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审核通过的加工企业加工的包装产品。产品包装上附带可用于追溯的二维码,并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原料基地及加工企业名称和备案号、加工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检验合格信息等内容,同时应提供同批次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禁止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养殖的河豚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豚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鱼

市民也应学会识别河豚鱼,不要误食。河豚鱼又称鲀鱼、气泡鱼,是一种体裸无鳞、眼大唇厚、呈圆桶型前粗后细的鱼类。市民应自觉做到不购买、不食用,也不要轻信“人工养殖河豚鱼毒性小或无毒”等传言。

除了市民要多加留心,生产经营者也要强化守法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自觉做到不销售、不捕捞和加工制作河豚鱼,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整理自三亚日报 海南日报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