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官网!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新闻动态
媒体关注

三亚日报:为安抚小患者 她在病房里模仿“光头强”

2020-02-20

三亚中心医院专门组建儿科医生团队救治儿童患者,朱虹第一批报名参加为安抚小患者 她在病房里模仿“光头强”
◀这是朱虹进入隔离区之前的工作照。(朱虹提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王鑫 张硕 通讯员 徐敬

  ■人物档案

  朱虹,海南人,1984年出生;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医院2019年度“十佳微笑天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成为第一批进入隔离区的医生。

  ■战“疫”·对话

  2月13日,是朱虹最开心的一天——三亚第一名新冠肺炎儿童患者小汤出院了。她在微信里跟小汤的妈妈说:我去送送你们。

  朱虹还重复了6天之前进入病房时说的话:“你们一定要好好的。”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与朱虹的采访一约再约,直到2月18日她从三亚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隔离区出来休整隔离,才抽出时间进行了对话。

  在离开隔离区之前,她专门来到病房,与当日出院的4岁小患者拍了一张合影。

  治疗儿童患者与成人不同

  记者:4岁的小患者出院了,您是不是感到特别高兴?

  朱虹:特别高兴!为她和她一家人感到开心。

  记者:在新冠肺炎儿童易感和不易感方面,曾经有过讨论和反复,医院方面是怎样对待的?

  朱虹:我们三亚中心医院从收治第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开始,就准备了收治儿童患者的预案,组建了儿科医生团队。等到第一名小患者入院后,我就随之进入隔离区。

  记者:配备专门的儿科医生团队,意味着对小患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朱虹:所有小于18岁的患者都由我来负责,除此之外,我会主动帮助其他医护人员做好工作。

  儿童患者与成年患者有着很大区别,比如用药的剂量、情绪的安抚,更复杂。而且年龄越小,存在的不确定性越多,配合程度越差,这些都需要一一克服。

  记者:儿童患者也需要做咽拭子标本采集吧?

  朱虹:对,这一点与成年患者一样。因为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所以采集咽拭子标本是非常危险的。患者张开嘴巴,很容易引起呛咳的状况。这个时候,害怕是没有用的,只能在先期做好自己的防护措施。

  为安抚小患者情绪,模仿动画片人物

  记者:对于长时间处在封闭环境里的孩子,情绪化会更严重吧?

  朱虹: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做他们的工作,首先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因为孩子基本都是随他们一起进来的。大人要是由于病情心里烦躁,肯定会影响到孩子,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记者:您前面说到安抚情绪,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吗?

  朱虹:这个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而定。比如说有一次,医生要给患者打针,一个孩子特别害怕,都哭了。我就在旁边给他讲动画片《熊出没》里的熊大熊二,还模仿“光头强”的动作。这孩子就被我逗笑了,顺利地打完了针。

  因为患者里有几个年龄小的,说说这些,再加上一点滑稽的动作,还挺管用。有时候,我也讲讲英雄故事,鼓励他们当“英雄”,这样孩子们的害怕心理就会降低。

  记者:儿童患者的情绪变化可以理解,毕竟年龄小。他们会不会发些小脾气什么的?

  朱虹:孩子们想得最多的就是“我要回家”,偶尔会跟家里人发发小脾气,比如扔个东西啦,小拳头打打爸妈啦。我就在一边哄哄他们,再找点零食,慢慢就好了。

  与小患者成了“朋友”

  记者:这么多天相处下来,孩子们都认识你了吧?

  朱虹:认识是认识了,但他们也不知道我长啥样。还有,医护人员都穿着相同的防护服,不好分辨。后来我们每个人在防护服上标记了名字,家长们一看见就跟孩子说:朱虹阿姨来了。

  记者:2月13日9岁的患者出院,是不是印象深刻?因为他是三亚第一名儿童患者。

  朱虹:小汤和妈妈在一间病房,相比之下,家长的心情更为焦虑,因为担心孩子嘛。

  这孩子开始的时候不爱吃饭,总是闹着要回家。他的情绪有过几次反复,因为他是和弟弟同时感染的,但弟弟比他治疗的效果好,提前出院了。我就特别关注他,陪他说话,给他找小零食,又联系外面帮他买玩具,他就开心了,治疗的效果也逐渐好了起来。

  记者:小汤出院后,你们有联系吗?

  朱虹:不仅是小汤,每个小患者出院后,我都会保持联系,既是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又适时地给予安慰。

  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孩子们都会通过语音问候我。小汤的妈妈还给我发来微信说,“托医院和您的福啊”。

  孩子是母亲的“软肋”,愿他们都能安好

  记者: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非常辛苦,您还要“哄孩子”,感觉会更加不同。

  朱虹:第一次进病房的时候感觉特别明显。我给一个孩子采集咽拭子标本,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还得想办法哄,所以忙了一个上午。完成的时候,觉得身上湿透了不说,因为屏息时间长,还感觉到缺氧和头痛。

  记者:哄孩子也需要一些肢体动作……

  朱虹:因为之前面对普通儿童患者的时候,不用穿防护服,说话做动作都很自然。但这次不同,体力消耗特别大。尤其是做一些肢体动作,显得笨拙,一动还一身汗。但从提升治疗效果来说,所有这些都是值得的。

  记者:很多出院的患者,都把你们叫作“恩人”。

  朱虹:我觉得感谢的话都是次要的,只要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地出院,这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对于我还有其他在一线工作的医生护士,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而且,患者能够走出隔离区,是医院整个团队的功劳。这次我是第一个进来的儿科医生,但背后是整个儿科的一个团队,包括我们的主任、护士长,经常会在微信群里互相讨论,把控好治疗方案,可以说每个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说到孩子,您家里3岁的孩子谁在照顾?

  朱虹:我进入隔离区之前,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了,因为我的爱人也在医院工作,没时间。这方面我的心理要强大一些,再有十几天就能见面了。

  其实孩子是所有母亲的“软肋”,所以我看到病房里的那些孩子,更加感同身受,就想尽我最大的努力,与同伴们齐心协力做好治疗工作,让小家伙们早点出院。

  比较遗憾的是,因为穿着防护服不方便,要不真想多陪孩子们说说话,我心疼他们。